(一)易溶解金属材料
铝、镁、铅和锡等金属或合金由于电位相对较负,在许多电镀溶液中很容易溶解而上不了镀层,或者会发生置换反应。对此类材料的零件,镀前必须专门打底,也就是先沉积上其他金属薄层,以防止在电镀溶液中发生自溶解。而某些易生成自然氧化膜的金属,如铝及其合金等,还必须先用碱把表面的氧化膜溶解,然后才能打底处理。
(二)易溶解金属零件的镀前处理方法
1.铝及铝合金零件的处理
通常铝及其合金表面都有氧化膜,应首先用碱蚀的方法去除掉。通常在除油时用碱液就可将油污和氧化膜一起去除,如果不用除油,可直接用5%~10%(质量分数)的氢氧化钠溶液在50~60℃时,将铝件浸泡,当零件表面猛然冒出大量均匀的气泡时,便表示溶解氧化膜的过程已完成。除膜后表面会附着有溶解产物而变成灰暗色,可在28%~36%的硝酸溶液中溶解表面的挂灰,然后显出金属的光泽,也称为出光。
随后要立即浸锌、清洗等,间隔不能长,以免要重新处理。浸锌的溶液配方及工艺条件可参考表3-36。浸锌要反复进行两次,中间可在硝酸中洗除。这样得到的锌包覆层比较均匀细致。浸锌结束后应立即进行预镀镍打底,然后再镀其他需要施镀的镀层。也可以化学镀镍,如用铜打底,必须要用碱性或氰化镀液施镀。
2.镁及镁合金零件的处理
镁和镁合金的电位更负,所以要用铬酐溶液浸蚀,再用加有氟化氢铵的15%~20%(质量分数)的磷酸活化。浸锌液内也要加入氟化锂。同样镁合金经过仔细认真的浸锌后也能获得各种金属的镀层,而且质量好,性能优良。
3.铅及铅锡合金的镀前处理
铅和焊锡等铅锡合金在镀前须用氟硼酸溶液浸蚀,以除去表面的氧化膜,活化后预镀镍,否则镀层极易起泡。因为铅、锡等金属材料熔点很低,用镀镍先打底不仅是一种改善镀层结合力的措施,同时也供作扩散壁垒。如果没有这壁垒层,使用环境的温度较高时,便很容易产生镀层与基体铅、锡的互扩作用。锌压铸件的工艺也属于这种类型。同时这类金属电镀时挂具触点要用不锈钢,其余表面要绝缘,镀件不要和槽体接触,镀液内不应有有害的杂质存在。
本文转载自《电镀前处理与后处理》编著 李异
(想查询更多表面处理文章,您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点击关注公众号:易镀,公众号内有更多详细的表面处理文章,欢迎您的订阅)
易镀,十分专业的表面处理信息平台,金属表面处理/镁合金蚀刻剂/镁合金除油剂/镁合金漂白剂/镁合金转化膜/环保铝除灰剂/铝三价铬钝化剂/低磷化学镍/铝中磷化学镍/高磷化学镍/银光剂/银保护等。
表面处理难题可咨询:13600421922(程生)
Copyright © 2021 深圳市恒享表面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:粤ICP备09192382号 技术支持:易百讯 - 深圳网站建设